LCD技術完全解剖 液晶顯示器技術釋疑 (下) | ||||||
‧電腦買物王 2008/03/24 | ||||||
![]() |
||||||
Sharp液晶最為人所知的ASV技術,是一種加強LCD螢幕顯示效果的技術,並不是前面所介紹的面板類型,除了Sharp自家CPA面板採用,受限於本身CPA面板產能不足,Sharp自行向其他面板廠購買的面板,包含TN+film與MVA,也都可以加入ASV技術,予以加強畫面呈現更好的效果。 | ||||||
![]() |
||||||
【文/黃冠儒】
LCD的面板技術
在規格之外,影響液晶顯示器優劣的最大因素,就是其所採用的面板,因為面板的好壞和畫面的觀看效果有直接的關係,加上液晶面板佔了顯示器整體成本的一半以上,是影響液晶顯示器價格的最主要因素;而液晶面板基本上也直接決定了液晶顯示器亮度、對比度、色彩與可視角度等規格參數。
目前世界生產液晶面板前三大的廠商分別為Samsung三星、LG-Philips樂金飛利浦及AUO友達,其他還包括一般消費者熟知的Sharp夏普、奇美及華映等,由於各家技術水準的差異,生產的液晶面板也分不同類型,基本上可分為TN、VA、IPS及CPA等種類。
TN類面板
TN型面板是TFT-LCD最早採用的技術之一,也是目前LCD顯示器的面板類型大宗,早期受限於技術問題,多被應用在20吋以下的產品中,目前新技術已可製作22~24吋的大尺寸螢幕產品。
‧TN
TN面板全名為Twisted Nematic(扭曲向列型),較低廉的生產成本使TN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入門級液晶面板。現在的TN面板技術多採用改良型的TN+film,film是指一層補償膜,用於彌補TN面板天生可視角度不足的情況,改良後的TN面板可視角度能達到160度,但對比度不足,在對比度於100:1時,圖像已經出現失真甚至色偏的狀況。
TN為6bit的面板,只能顯示RGB紅/綠/藍各64色,最大實際色彩僅有26萬色,不過透過「抖動」技術可以使其獲得超過1600萬種色彩的表現能力,不過只能顯示0到252灰階的三原色,所以最後得到的色彩顯示數為1620萬色,而不是前文所說的全彩1670萬色;加上TN面板提高對比度的難度較大,因此最直接的缺點就是色彩較單薄,自然度不足。
‧B-TN
B-TN面板(Best-TN)是TN面板的一種改良型,是由三星電子所開發,開發的目的是要平衡TN面板高速反應所犧牲畫質的問題,對比度最高可達700:1。因為TN面板屬於「軟螢幕」型態,用手輕輕劃會出現類似水波紋路。
VA類面板
VA類面板是主流液晶應用較多的面板類型,和TN面板相比,屬於8bit的VA面板可以提供1670萬色彩和更廣的可視角度,所以價格相對於TN面板也更較貴,不過VA類面板和TN面板仍同屬軟螢幕型態。
‧MVA
MVA技術(Multi-domain VerticalAlignment,多象限垂直配向技術)是由富士通Fujistu所開發,是最早出現的廣視角液晶面板技術,可視角度可達到170度,具有較佳的色彩表現,尤其是黑色,且成本相對較低,反應時間可達到8 ms。
‧P-MVA
P-MVA是以MVA為基礎改進的面板技術,通過富士通的技術授權,為奇美電子與友達光電面板廠所採用的面板技術。改良後的P-MVA類面板可視角度可達接近水準的178度,且灰階反應時間可以達到8 ms以內。
‧PVA
三星電子Samsung所研發的的PVA(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)技術同樣屬於VA技術的範疇,主要是承襲MVA技術,且比MVA有更佳的表現。PVA面板是採用透明的ITO電極代替MVA中的液晶層凸起物,透明電極可以減少背光源的浪費,並有效降低液晶面板可能出現的亮點。
‧S-PVA
與P-MVA面板類似,S-PVA同樣屬於PVA面板的改良型態,由三星電子持續研發而來,可視角度比PVA更為寬廣,反應時間也越來越快。目前由Sony與Samsung合資的S-LCD面板廠就是採用S-PVA技術。
‧CPA
CPA(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,連續焰火狀排列)模式廣視角技術是由Sharp夏普所開發,同樣屬於VA類面板的一員,不過其液晶分子朝著中心電極呈放射的焰火狀排列,由於電極上的電場是連續變化的,所以這種廣視角模式被稱為「連續焰火狀排列」模式。
CPA的產品與MVA和PVA相當,不過夏普的CPA面板色彩還原真實度高、可視角度可接近180度,圖像表現更為細膩,同時價格也更貴。
IPS面板
IPS(In-Plane Switching,平面轉換)是日立Hitachi在2001年推出的液晶面板技術,俗稱「Super TFT」。IPS面板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兩極都在同一個面上,而不像其他液晶模式的電極是在上下兩面或立體排列。由於電極在同一平面上,不管在何種狀態下液晶分子始終都與螢幕平行,使透光率大幅降低。
IPS面板的優勢是可視角度高、反應速度快,色彩還原準確,價格便宜。不過缺點是漏光問題較為嚴重,且黑色彩度不夠,因此需要依靠光學膜的補償來實現更好的黑色。和其他類型的面板相比,IPS面板的螢幕較「硬」,用手輕輕劃一下不容易出現水紋樣變形。
顯示器的各種連接端子
連接埠可說是LCD顯示器在字面規格外,唯一與使用者電腦有直接相關的地方,它決定了能不能支援電腦端的訊號傳送,並順利將資訊顯示在螢幕上。不過目前電腦螢幕訊號傳送還可再分為傳統類比訊號與數位訊號,而這兩種訊號源所能對應的連接端子也不盡相同。
類比訊號
類比訊號源是最基本的傳送方式,原則上最能完整呈現訊號波長並予以傳送,不過會因為電壓或電磁波的關係產生顏色誤差,也較容易受到干擾。目前常見採用類比訊號的端子包含了D-sub、RCA、S-Video及色差。
‧D-sub
俗稱蓮花頭。常運用於AV影音,又稱複合端子(Composite Video Connector),是家用影音設備最常見的端子。AV端子通常是黃色的RCA接頭,另外配合兩條紅色與白色的RCA接頭傳送音訊,在液晶顯示器中較為少見,通常被運用在LCDTV中。
‧S-Video
‧色差
色差端子(Component Video Connector)是把類比視訊中的明亮度、彩度和同步訊號分開傳送的端子,通常紅、綠與藍三個接孔也分別對應訊號中的RGB三原色, 或轉換為明度(Y)與色差(Cb/Cr或Pb/Pr)的方式。
數位訊號
相較於類比訊號,因為電腦本身計算就是以數位訊號在傳遞,所以傳送的過程也較為穩定,不易受到干擾。而支援數位訊號的接頭,因為不需經過訊號轉換,更能真實的呈現完整畫面,也開始取代類比訊號接頭的存在。
‧DVI
‧HDMI
新興的HD高解析格式
隨著LCD顯示器的尺吋和解析度不斷提高,能否完整對應HD高解析格式訊號,也成為選購LCD顯示器的指標之一。不過隱藏在HD高解析口號的背後,其實還有相當多的名目,包括Full HD、HD Ready和HD Compatible,如何正確判別這些名詞,也是近來LCD顯示裝置的最新課題。
HD
HD,High Definition,指的是高畫質訊號源的意思,相對於目前電視訊號主流號的SD(Standard Definition)標準畫質,具有更高的解晰度。SD畫質的解析度最高只能達到704×480像素(480i/480p);而HD訊號的解晰度則進入了1280×720像素(720p)與1920×1080像素(1080i/1080p)等級。而1080i和1080p的差別在於「i」是交錯掃描(interlace),畫面以奇偶數掃描線交錯方式呈現,「p」則表示循序掃描(Progressive),畫面會依序掃描完整顯示,所以1080p的畫面顯示會比1080i更穩定和流暢。
不同於HD所指的訊號,Full HD的意含指的則是裝置本身,包含液晶顯示器、液晶電視或攝影機,能真實顯示或錄製1920×1080(1080p)解晰度的影像,就能符合Full HD標準。
HD Ready
HD Reday指的是顯示設備能夠從HD訊號中顯示完整的影像解像度,進而展現像素較高的影像,不過實際上大部分標示有HD Ready的產品,都沒有達到HD必備的解晰度 (1920×1080或1280×720),來完整顯示HD訊號的影像。
HD Compatible
HD Compatible指的是相容於高解晰度訊號,通常只是一個帶有HDMI介面的標準解晰度的顯示器,但顯示器的解析度只有HD Ready的水準。目前22吋以上的寬螢幕LCD顯示器,都能達到HD 1280×720解晰度的水準,能完整顯示HD影片。
|
- Jul 22 Wed 2009 15:49
LCD技術完全解剖 液晶顯示器技術釋疑 (下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